未出版/連載原網址:https://www.kadokado.com.tw/book/32936?utm_source=kado_website&utm_medium=book_link
老實說當B發表這篇的時候我很驚訝,因為我很久都沒看見B打文了,噗浪上也比較常貼圖。
原來是這樣惦惦吃三碗公的B。看了好幾天才看完,我還以為是我老了所以看螢幕上的字比較容易累呢,結果看了一眼總字數,十三萬字!我們B!十三萬字的單一長篇!
除了尖叫,我不曉得,還能有什麼別的反應。
上次看B的文還是二創,B好像也沒有特別整理任何一個OC的資料,所以這篇小說對我這個旁觀者而言,像是忽然蹦出來的。原本應該要一邊看一邊寫留言,不過這個角川這個平台真的對留言的人不是很友善,也沒辦法單獨追作者的樣子,所以我還是打開自己的心得記錄blog來寫心得了。
這篇文的名字就像B一如既往那種、用詩寫成一種既明確又意識流的標題,看開頭很快就能理解「肋骨」,但「無形無像」的部分要到比較接近結尾的時候才比較明確。
其實文風,跟以前的B也有很大的區別,以前的B寫文的文風,有種一往直前的尖銳感,以B對創作的態度來解釋的話,像是分處一體兩面的「自我讚許」、「自我譴責」之間那片薄薄的紙刃,比起論點、用來形容文字用語更為適切的「一刀見血」那樣銳利,也因為過於銳利,我不太容易看懂底下的意思,有點像意識流的感覺,但又沒有那樣婉轉。
這篇文卻不同,詩化的文字比起過往更為柔軟好懂,明明用的是相對罕見的形容方式、陳述語句,但並非冷僻至難以理解,我主觀感覺上,是覺得這篇文像是一個和解的過程,是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紐帶。
我很久沒看長篇原創作品,只用零散時間看點知乎爽文,所以B這篇文風,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都是第一人稱,不過並沒有因此將心靈的部分過分暴露、或者為了掩飾心靈而過於冷靜,主角看著其他人的時候,也一樣會用較為繁複的方式形容面容的喜怒哀樂,也許是因為剛看過不久的關係,舉例來說,有一段文字是迎夏說明尤里的笑紋的,溫柔的笑紋之間,是否有留下真實情緒的空間,這種形容方式,我很喜歡。
前段時間太常看用語直白的作品,看著B這樣日式與詩句兼具的文感,有種透明的怦然心動。
這篇雖然是戀愛故事,不過並不過分著墨於這份愛上的細節,沒有在愛與不愛之間反覆試探、或者來自其他角色的插足,純粹就只是李迎夏和尤里的故事。
文中提及的愛情表達,落差也很有趣。
在面對「尤里」這個身分的時候,迎夏關注的是自己的自尊心以及尤里的細微反應,儘管迎夏的自卑感以及社交距離,讓她不擅於應對老曹這樣的自來熟,不過也不完全是社恐的感覺,比較像是築起一道、一道牆,開啟越裡面的牆,才能聽見更多迎夏的真心。
我個人的感覺是那句「我愛你」出現的時機與頻率很有趣。
沒有人問:「你愛不愛我?」而是直接說:「你不可以這麼做,因為你不愛我。」
後來比較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說著:「我愛你。」的時機都是內心澎湃到不得不宣之於口,沒有一再復述愛語,而是依據兩個人在三次元狀態下矜持與疏離比例,按捺下了心中所有關於愛的細節,哪怕這些細節隨著時間,逐漸叫囂得震耳欲聾,他們還是克制的。
和現世比較常見的速食愛情很不同,不是只走劇情、也並非全數都在自言自語,他們有各自用來陳述情感的遣詞用字,而它們如此相似。
原以為這是一種姻緣天注定,看到最後才了解,不是尤里對所有人都表現得圓融透徹,而是只針對迎夏一個人的深切研究後,揉雜實驗與實務,去反應與理解與容納迎夏。
而站在迎夏的觀點,又是另一副模樣,迎夏習慣性迴避的進一步相處、過多的對話、太多的表露情緒,像是一位矜持的閨閣小姐,並非不想被認同,而是單單要在團體內不顯得突兀,就已耗盡力氣,所以一開始對於尤里的靠近,迎夏並沒有直接聯想到這個人對自己有好感,而是將顯而易見的外在形象、行為做出詳細的描寫,卻拒絕套上任何關於情緒與想法的解釋。
尤里像是……用以前流行的句子來說,就是完全照著迎夏的喜好長的。
誠然看到最後的FT,可以更深切地,將那些Drama台詞暗示的、尤里真實的狀態,做更完整而淺白的說明:YUMEMI是為迎夏而生的,對照著迎夏一開始總大量使用亞當與夏娃來形容彼此的關係,對「肋骨」這個詞彙進行了更深切的定義。
雖然對Drama所知甚少,不過先前曾經去聽過台灣配音員的講座,所以大概也能猜想一二,聲優圈裡的狀況,和其他圈的狀況也有類比性:精通是基本、特色是常態,而能留下甚至被記住的人少之又少。以尤里的家庭背景來說,優秀的家人、特別是哥哥,可以很輕易想見他們對尤里造成的壓力以及排斥,畢竟台灣的話,設計已經是超脫學歷的領域不說,聲優更是罕見也無法一本萬利的藝術工作。
無疑尤里是自卑的,尤其越到結局越明顯,他並不如迎夏初時以為的那樣游刃有餘。
尤里想放棄的時候,迎夏無意間讓他獲得了繼續下去的能量,於是YUMEMI應運而生。
而迎夏的SNS上,將完全符合喜好的聲音稱為亞當,自己則是被拆離的肋骨「夏娃」。
看完以後能這樣互相對照著,感覺到兩個人互相補足的感覺:我為你而生,你也因我而存。
我很喜歡這樣的無限循環。
我也很喜歡這篇結束在尤里的自白:「我愛你。正如我希望你愛我的程度般愛你。」
因為我嗜甜,所以這種雙向的期待與回應,付出與獲得,我很喜歡!
其實原本我沒看懂簡介的意思,因為B的簡介寫得還蠻……電波的?恰好我是跳痛的,很難對上別人的頻率。
不過看了內文就覺得,看了真好,不完美的兩個人,帶著一點病感的愛,漸漸縮短距離,令人多看一點就多尖叫一段時間。
雖然是少女感比較重且夢幻的設定,卻也因為兩人的個性形塑不是套模板、或者強調「完美」,所以讀起來還是酸酸甜甜,給人一種即便如此,這兩個人也能帶著曙光走下去的感覺。
尤里對迎夏是一見鍾情的依賴,迎夏對YUMEMI是狂熱的信仰,迎夏對尤里是在不知不覺中身陷戀愛泥沼。
沒有反覆驗證那一句「你不愛我」,而是攜手走過那段曖昧擱淺,最後說出:「我愛你」
而這種方式,比言語更加讓人信服,難以偽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