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同作者的作品,這篇感想也會提到一些,所以先貼一下指路link:https://einnotizenvondasis.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html
未出版/連載原網址:https://www.popo.tw/books/836824
因為先看了肋骨那篇的關係,其實我本來以為會是相類似的人設,而且不曉得為什麼,人名的部分對我來說不太好記(可能是因為剛好碰到我會讀錯的字),所以看得很慢。
趁著剛換藥可能可以清醒久一點,就來補一下坑。
看到第三章的時候,才察覺誤以為很相似的人設,其實並不相同。
我記性不太好,肋骨那篇的話,好像女主比較神經纖細、敏感、怕人,男主反過來,被纖細吸引,於是男主時不時突如其來的大膽與主動殺過去的感覺,和向日葵這篇,雖然都是偏向公眾人物X普通人的感覺(或者用很久以前的漫畫的梗,就是閃閃發亮生物X一般人),不過很快出現了明確的分歧。
肋骨的時候一直有很巨大的反差,女主似乎對每個細微的點都有很多觀點,而且偏向負面,男主給人的感覺像是真心想讓女主知道:「是有人會接納這樣的你的。至少無論如何,我喜歡你。」這種清爽系的感覺,啊,不過表達的方式比較油就是了。
但向日葵……雖然也有營造反差的地方,卻不是肋骨那種,在溽暑進入空調的溫度與濕度都讓人舒適的保護範圍內、並漸漸習慣被溫柔以待的感覺;向日葵從一開頭就有種淡淡的違和感,我自己覺得,男女主角的對話,給人一種很表面的感覺,並不是說裡外不一致,更像是,他們其實一直在討論不是自己真正關心的事情,那種水上漂浮著很多很多的泡沫的狀況。
向日葵的情感不是牴觸,而是隔離感很重。
女主沒有那種很熱烈的喜好,對什麼都淡淡的,即便知道男主無論外貌或待人接物都很好,也只是這樣,沒有別的了,她甚至不太記得和對方更之前相遇的事情,也刻意忽略掉很多細節,不同於肋骨那種害怕,而是不在乎,她只想管好自己的事情,所以絕大多數的事件對她來說似乎都無所謂。
以至於男主一直想打破她的無所謂時,她不是很強烈的直接反抗,而是維持淡漠。
然而有趣的是,分明如此,在面對男主的反差時,女主似乎又受到觸動。
像是電影中向日葵跟兇殺懸疑的反差感、或者男主的髮色、或者不起眼的森系咖啡屋對比都市才有的閃亮亮男團明星。
這讓我好奇,她在意的為什麼是這些反差?
這些反差的部分,甚至到了讓她能反常地去招呼初次見面的男主,甚至不再維持無所謂,面對男主的表面形象,女主不是認為他虛偽,而是認為他在逞強。
在意通常是故事的開始,初始的在意在日常相處中被平凡的灰燼掩蓋,當男主試圖打破日常,讓女主再次意識到自己,不曉得後續會如何發展,因為在意這點,所以想接著看下去。
後面的部分,果然男主開始認真想突破原本的狀態,所以用了更為明確的說法與做法,女主的遲疑看上去有點呆呆的,不過還是很替人考慮,會讓我比較想知道女主的過去,而不是男主,不過本質上,無論是男主或女主,感覺都是在與人相處或成長過程中遇到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的問題,最後選擇了掩蓋掉最為直覺的反應,其實都是為了溫柔待人,我目前這樣猜測。
題外話,不曉得為什麼,男主笑的時候我想到浪川大輔。
結果,因為反差感的關係,不知不覺中,回首的時候,原來女主已經愛上了。
因憐生愛是很常見的事情,不過命運就是會選在人家似乎離開了才發現這件事。
萬萬想不到,在男主那邊的視角來說,完全是一個被救贖的柔軟愛情故事。
也許是不是愛情也不重要了,比較貼近於,他需要這樣一個人在他身邊,不是為了撐起他,而是為了讓他想休息的時候,能隨興地倒下,我感覺這樣。
不過,兩個人果然都為其他人想很多的類型,我不由得這想。
喜不喜歡之類的,通常一確認就是不歸路,多得是無法輕易停下的人,喜歡原本就是會讓邏輯跟海馬迴一起腐爛的東西(突然),反過來說,都已經走到身邊了,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情感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也是因為很慎重其事吧。
表面上看起來很理性,然而實際陷溺下去的話,澎湃的情感應該是有絕對的致死力的。
多考慮一點的愛情,雖然當事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煩、又擔心對方也覺得自己煩,然而喜歡要更進一步的話,單靠著初始的情熱往前衝,終究會有燃料耗竭的一天吧。
為了和對方長長久久在一起而審慎認真的部分,我個人是覺得很可愛的。
正在感慨說這其實是個從結尾才正要開始的戀愛啊。
然後男主就達成被跟拍的成就了。
所以說莫非定律啊,話真的不要說得太滿,不在意的時候才是最強大的,然而在意的話會為了在意的人而努力更加強大。
雖然是比較冷清的開場、我是指那種女主冷眼旁觀他人的熱鬧的感覺,但意外到最後是溫馨吵鬧的收場方式呢。
不過更為意外的是最後都沒提到男主到底一開始那些黏膩沉重的黑暗到底是什麼,女主的個性形成原因反而寫出來了。
其實他們誰都不認為自己是光,然而彼此依偎的時候,他們視對方為自己的光。
留言
張貼留言